電影中的“生命教育”:《遺愿清單》賞析
《生命教育》
尋找電影中的《生命教育》課程
珍愛生命,善待自己。正確理解和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以積極的心態去珍惜自己、珍惜重要他人,提高生命質量。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基地,應該正視復雜社會下與日俱增的學生來自心靈的需求。特開發系列電影課程,通過觀影和分享,打開心靈的窗戶。讓更多的陽光進來吧!
影片賞析:《遺愿清單》
“你找到人生的樂趣了嗎?
你這一生給他人帶來快樂了嗎?
這兩個問題決定你是否能進入天堂?!?/span>
假如有一天,或者你身邊的親人被宣布得了癌癥,而且只有幾個月的生存期了,會怎么度過余生?
? 很多人選擇過度治療,也很多人選擇消極對待,還有部分人選擇放棄治療。當然,放棄治療的人當中,有一部分會選擇周游世界。
《遺愿清單》中的這個老卡特,是一個黑人,年輕的時候算是一個窮光蛋,要養3個孩子,45年的時光一晃而過。為了三個孩子的生養,和汽車修理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以至于自己的很多心愿都沒有完成。還沒來得及去享受生活,死亡之神就向他招手了。
跟他同一個病房的是一位支持兩人一個房間的老富翁科爾,因為在自己支持的這個醫院投資項目中極力維護兩人一個房間的規定,所以盡管很有錢,也不得不住在兩人間里接受治療,他也得了癌癥。
一個是黑人窮鬼,一個是超級大富翁,這樣兩個財力懸殊的人,住在一起會怎樣?
科爾住院之后,身邊沒有親人來探望,雖然有過好幾次婚姻,但是都很短,因為在他眼里,前前后后好幾任妻子都有各種問題,到頭來沒有一個留在身邊,住院之后圍在他身邊的只有他的私人助理——帶來最好的咖啡機和咖啡豆、最好的意大利餐。老卡特住院之后,沒有昂貴的餐飲,但是有溫馨的妻子陪伴左右,還有做稅務律師的大兒子前開看望,小女兒即便因為首席小提琴的事情沒能來醫院看望老爸,但是也帶了小禮物來。老爸喜歡得不得了!
有一次,科爾看到老卡特在一張紙條上寫東西,于是就問他是什么,老卡特不愿意說,科爾執意要展開紙團看個究竟。老卡特只能說:“我在上大一的時候,我的哲學老師布置過一個作業,就是讓我們寫臨終前最想要做的幾件事情?!笨茽柵d對此感到新奇,不過他覺得老卡特的心愿過于保守,要是他,還需要加上幾項,比如說要去刺身、跳傘、放槍、吻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等等。于是科爾想到了一個主意,兩個人離開醫院,去環游世界,完成自己臨終前最想要做的幾項事情。
他們來到紋身館,科爾紋好了,卡特說“我還沒好,什么永久性的東西能留在我身上?!彼运麤]有和科爾“同流合污”。他們在賽場道上體驗飆車的刺激。老卡特雖然一生是個汽車維修師傅,但是他喜歡看“冒險”節目,也因此積累了好多課外知識,所以這次和科爾環游世界的時候,一路上都在給科爾做導游,比如講述泰姬陵的歷史。
途中,他們還講了自己好多過往。其中,科爾告訴了卡特關于他他唯一的一個女兒的故事。故事梗概是:跟著離異的妻子一起生活的女兒,在一個救濟窮人和保護動物的組織里喜歡上了一個男生,科爾覺得這個男生總有哪里不對,于是叫人把這個給“辦”了,因為他有錢嘛,無所不能!隨著這個男生在他女兒的生活中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女兒也從父親的生活中徹底消失,不相往來。
老卡特也告訴了科爾一個故事,關于一輩子只愛妻子一人的美好。
花花公子科爾卻覺得老卡特這樣的人生簡直平淡無幾,于是當他們環球游到香港的時候,他給卡特置辦了一身行頭——絲綢襯衫和西服。還特意在酒吧吧臺那里安排了一位女士跟他相遇,講述爬追朗瑪峰的奇特感覺。之前,兩個老頭因為天氣原因沒法爬珠穆朗瑪峰,所以當這么女士在講述的時候,幾乎把老卡特帶到了珠穆朗瑪,身臨其境,感受那萬籟俱寂的時刻,十分美好。不過,老卡特很快就意識到了,這是科爾的“狡猾”,他才不會中圈套。
老卡特也覺得科爾根女兒的這種關系是一種遺憾,于是出了一個主意——在回程路上把科爾代到了女兒住的地方。不過科爾很生氣,他覺得自己這個白手起家身價很高、連總統都要就相關事情聽取他意見的人,絕對不會低聲下氣地去敲女兒家的們,于是氣呼呼地和卡特一拍而散。
回家后,老卡特這里,有妻子為他開門,屋內暖色裝修、盡享天倫之樂,飯桌上,子女們一起為他祈禱祝福。
而科爾這里,冷色調的裝修,豪華而沒有人情味,只有那冷冷的咖啡機在等他回家,更加悲慘的時候,麝香咖啡豆(我想我們這里習慣叫貓吃咖啡)剛好被用完了,就連快塑料餐飯盒也打不開,氣得他把它一把錘了個稀巴爛。
于是,科爾決定,去看他女兒,就像卡特跟他說的那樣,臨終前,需要去“找到你生命中的歡樂”,而且他還惴惴地抱起了自己的外甥女,“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他親吻了自己的外甥女。
老卡特還是走了,走在科爾之前??茽枮樗ブ罗o,他覺得老卡特是他生命的最后時光“認識得最值得”人。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的下午,科爾也走了,他委托他的私人助理,把老卡特和他埋葬在珠穆朗瑪峰最高的地方,兩人合葬在一起。
生命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有人富有有人貧窮,有人熱鬧有人清冷,有人堅守有人妥協。我們沒法選擇何時離開,也無法選擇怎樣離開,甚至不知道離開時遭受怎樣的處置。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多的時間里,在堅守底線的情況下盡量舒心地離開。沒有見過的世界,如果體力尚需,可以去游歷一番;嫉恨過的人,如果可以尋見,可以為下身去欣賞一番;沒有做過的事,可以鼓起勇氣,即便沒有最終成功,也會在生命的那頭與你相遇……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